哈叔第965篇原创文章
近年来,“自律”绝对成为一个高频词:
想要拥有令人羡慕的身材,就要自律,管住嘴,迈开腿; 如果你想在学习和事业上比别人优秀,你还必须自律,克服懒惰,不断努力……
什么是自律?
自律的本质其实就是“变被动为主动”,能够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主动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言行。
比如在比较偏僻的路口,没有交警执勤,没有摄像头拍照,路上车辆也很少,但你还是可以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这就是自律。
为什么“自律”这个概念如此受欢迎?
原因在于,“自律”的品质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优秀,我们的言行也会更加积极,最终会导致我们的生活不断向上,向更好的一面发展。
可以说,自律是人生美丽的金钥匙。 打开自律之门,走进世界,就能拥有美丽。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自律了,手里有了这把金钥匙呢?
有三个迹象可供遵循。
01
有是非感,认知水平在提升
一个人变得高度自律的第一个标志是:有是非意识,认知水平提高。
也许有人会好奇:自律与是非观、认知水平有何关系?
我告诉你,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相关性。 认知水平较高、是非观更清晰、更强烈的人往往更自律。
什么是认知水平?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真理的认识和理解。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以闯红灯为例:
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或者一个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的人,肯定不会遵守红绿灯规则。
原因是他们对交通规则的了解不够,脑子里没有红灯停、绿灯走的概念,自然不会约束自己遵守交通规则。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如果你建造更多的学校,你就需要建造更少的监狱。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类似的话。
为什么要多建一所学校,少建一所监狱?
原因还在于认知层面。
教育的意义除了学习知识外,还在于灌输一定的是非意识,使人对道德和法律有更多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如果缺乏这样的教育,对某些事情的认识不够,那么他们就无法约束自己的言行。
例如,一些不识字的人就是这种情况。 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故意违法,只是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所以不约束自己的言行。
所谓“自律”,其实就是约束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 但如果你想做正确的事,你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即你必须有是非意识。
曾国藩被后人誉为封建王朝最后的圣人。
其实,在他30岁之前,他是一个平庸的人,坏习惯很多。 直到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他才开始意识到,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持五戒。
很多时候,只有当你有了改变的心,你才能真正开始改变。 自律也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多读书,多与优秀的人交流。
02
对与错观念背后的选择
现在你已经有了是非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么下一步无非就是选择的问题了。
高度自律的人往往可以做到以下两件事:
第一点是,如果你知道你不能做某事,那么你就不会做。
如果你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做,那就控制自己,永远不做。 这是一个人高度自律的第二个标志。
比如“熬夜”的问题。
可以说,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熬夜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有很多害处,连孩子都知道。
但不同的是,真正自律的人能够很好地克制自己不熬夜,而不自律的人明知道不好,却控制不了自己。
另一个例子是“懒惰”的问题。
相信大家都知道,懒惰是不好的,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一个人想要得到更多,首先必须付出很多,比大多数人更加努力。
但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每天早起背单词,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在图书馆学习一整天,而另一些人读了几分钟就拿起手机玩游戏、看电视?
原因很简单,就是选择不同。 前者明知做不到却选择做,但坚决不做,后者明知做不到却选择做。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反省:
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如果我们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明知做一些事情是错的却还是忍不住去做,那么就说明我们不自律。
反之亦然!
第二点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去做。
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即使你不是很想做或者不喜欢做,但你还是强迫自己去做。 这是一个人高度自律的第三个标志。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吧。
很多人都知道读书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益,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读书比打游戏、看电视剧更无聊,所以他们不想读书。
自律的人可能也有同样的感觉,不喜欢读书,但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即使不喜欢,他们仍然强迫自己读书,不愿意对自己残酷。
这是自律和不自律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刘备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其实就是自律的本质。
在你的余生中,如果你能时刻记住这句话,经常提醒自己,一点点的成长和进步,你最终会成为一个真正自律的人。
您可以在文章下方的“留言”部分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写在文章后面
哈叔2023年全新力作《超越游戏的思考》已在当当网、京东等平台上架。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一下。
真正的高手之所以能屡屡打破僵局、走出困境,就在于他们的“破思维”。 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尽快走出迷茫和迷茫,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