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唐万义烈士妻子的一封家信,透露了女儿的身世; 10年前,被唐万义烈士称为“小鬼”的同志已是九十多岁了; 4年前,铜山战役遗址发现的子弹已锈迹斑斑……抢救和发掘珍贵的革命文物史料,就是与时间赛跑。
9月22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从南京市溧水区收集了有关唐万义烈士及铜山战役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实物,包括传记、家书、口述历史采访音频、5颗生锈的子弹等。
在第十个国家烈士节(9月30日)即将到来之际,现代快报记者随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前往丽水领取这批历史资料。
1991年版《丽水革命人物》有唐万一传记
长期以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只陈列着一幅唐万义烈士的遗像,却没有照片。 简历只有几行:“唐万一(1915—1943),福建周宁人,中共党员。1933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起,历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排长、营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第一旅大队长。1943年4月,死于苏南良里平叛战斗中。”
△唐万义烈士画像(抗大九院史料陈列馆)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怎么牺牲的? 1991年,中共丽水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和丽水县档案馆编撰的《丽水革命人物》,收录了唐万义等革命烈士的传记。 溧水区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卞新红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本书的传记是老一辈党史和档案工作者通过档案和口述收集原材料编撰的。收集,然后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编写。
△1991年版《丽水革命人物》
铜山战役发生在1943年4月12日,面对“顽军”的进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以下简称“第九分校”)第一旅抗日大学”)奉命坚守铜山。 唐万义队长带领一大群学生来到铜山后,就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他们用从附近农民那里借来的耙子、铲子和其他农具,在岩石嶙峋的铜山上挖沟。
△1991年版《丽水革命人物》唐万义传记
传记还原了唐万一烈士如何让铜山染血,以及他的身世:“唐万一中等身材,多次受伤,体力虚弱,但这丝毫没有削弱他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斗志。 ”。 “已经一天了。” 唐万义和战友一边吃饭,一边继续战斗到黄昏。 在战斗中,他们加固了工事,监视着顽军的动向。 突然,山边传来枪声。 原来,狡猾的顽军很难从正面攻下铜山。 ,悄悄从侧面进攻,企图一举夺取铜山。 为了粉碎顽军的阴谋,唐万义带领战友不顾饥饿,奋勇反击,与顽军展开白刃战,英勇作战。 就在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冲向敌群的唐万义的身体,浓浓的血染红了铜山上的无名花花和岩石。
铜山战役中幸存的抗大九院学生吴震、沈亚伟为阵亡战友写了悼词:“真理的英雄没有死,他们微笑着站在铜山之巅,让抗战害虫永远摇头叹息,让人民举起双手,向真理英雄呐喊。 这篇悼词被收录在《沉亚伟歌曲选》中,《丽水革命人物》将其附在唐婉仪传记的开头。
由于1991年版《丽水革命人物》印数较小,边新鸿收藏的该卷很可能是目前仅有的一本。 他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捐赠了本书相关内容的高清版。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对历史资料的重要补充,将填补展览内容的空白。
48年前一封家书,讲述烈士已故女儿的人生故事
唐万义去世时年仅29岁,无法见到未出生的女儿。
铜山之战前夕,爱人怀孕了,唐万义却懒得照顾她,也没有给腹中的孩子留下一句话。 他匆匆走上战场,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就永远离开了。 他们。
△ 1975年唐婉仪妻子写给女儿的一封家信(复印件)
直到1975年1月24日,唐婉仪的妻子给女儿写了一封信,透露了女儿康欣(又名黄馨萍)的身世:“这是我多年来想说的话。” ,担心这担心那,所以我没有再说什么。我也知道你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所以我没有向你提起,以免引起我的不适。事情是这样的:你父亲的名字是唐万义,我和他是1943年春天结婚的,结婚后我就怀上了你。”“1943年4月12日……那天早上,我不知不觉地潜伏在人们家里等了半个月,就去了江南部队,不知道他们的牺牲情况,第九分队去了皖北地区,我就直接回第一大队,我们大队当时的指挥是叶飞,以后我就回家生你了。”
康欣是唐婉仪的遗腹女。 她出生的那一年,她的亲生父亲去世了。 她现在80岁了。 2016年,她将这封珍贵的家书捐赠给丽水区档案馆。
老兵口述历史采访录音,填补历史细节
除了传记、书信等文献资料外,卞新鸿还保存了有关铜山战役和唐万义烈士的口述历史采访录音。 2013年,他们专程到北京看望亲眼目睹铜山战役的86岁老战士王传红。
△王传红口述历史采访实录
当时,王传红因年事已高,记忆有些不太清晰。 来访人员送给他一本丽水当地编着的《丽水革命史》一书。 老者翻完书页后,沉睡的记忆猛然被唤醒:“这是错误的!” 书中写道:“唐万义队长始终坚持在前线指挥,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老人指出了这个细节的错误:“唐队长并没有死在战壕里,他是在带一个排冲锋时牺牲的。一队、一中队的同志集中火力,组织部队打捞尸体。”队长的,铜山战役牺牲最大,是我们第一支队伍。”
王传红说,他入伍时还不到16岁,是抗大九院里年龄最小的。 唐队长称他为“小鬼”。 七十年过去了,他已经记不清唐队长叫什么名字了。 他只记得当时人们称他为“瞎子唐”,因为唐万一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眼睛。
王传红还回忆说:“当时铜山光秃秃的,没有树木,不像现在,铜山树木非常茂密。我去查看战壕时,还是有的,但不完整,不连贯。”
“这次口述历史采访填补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边新鸿说道。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存放5枚生锈的子弹
如今,在溧水区金桥镇芝山村铜山战役遗址上建起了纪念广场。 村内建有清末祠堂,曾是抗大第九分校第一大队司令部。 2022年被公布为南京市历史建筑,如今经过修缮,成为抗日大学第九分校历史陈列馆。
△ 康大九院历史陈列馆
“铜山之战死了很多人,其中有60多名新四军战士,主要是抗大第九分校的学生,而且他们都很年轻。这段历史是在中共口耳相传的。”村里有这样的故事,我们也经常从爷爷奶奶那里听到。”溧水区金桥镇芝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启军说,从2019年开始,村里开始挖掘这段历史,建设纪念地。 2020年7月,在铜山战壕遗址发现了一批深埋地下的生锈子弹。
△抗大九院历史陈列馆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捐赠5发子弹
这些出土的子弹被收藏在村里康达大学第九分校的历史陈列馆里。 2023年9月22日,康大九院历史陈列馆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捐赠了其中5颗子弹,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到现场接收。
文物征集:“红星工程”进行中
2016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启动抢救性文物征集活动,并于2019年命名为“红星工程”。征集范围和内容包括:与雨花台烈士有关的历史资料、文物和文献; 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历史价值的重要现代实物、文献资料、口述史料; 有关雨花台烈士陵园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 实物、照片、文献资料、视频资料、音像资料等
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艳/文钱念秋/摄
(张红霞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