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报道(文/陈兴华)东芝的百年资本故事即将落下帷幕。
9月21日,东芝公司表示,以日本国内基金“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JIP)为首的财团已通过收购邀请收购了其78.65%股份的三分之二以上。 东芝计划最早于2023年12月退市,结束其74年的上市公司历史。
据了解,在经历了财务造假、核电亏损、业务抛售等一系列事件后,东芝近年来日益贫困,长期管理混乱,最终走上了退市“救赎”之路。 。 与此同时,东芝的半导体业务Kioxia也出现了巨额亏损,近期还传出要加紧与西部数据的合并谈判。
可以说,东芝的退市在一定程度上是日本制造业巅峰代表的衰落,也将成为东芝148年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事件。 不过,退市并不意味着其未能复苏。 东芝在基础设施、电子设备和半导体领域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未来的方向仍由决策者决定,但布局必然需要谨慎。
“迈向新未来的重要一步”
无疑,20多家日本企业组建JIP实现控股,为东芝私有化退市扫清了道路。
据外媒报道,JIP发起的收购将于8月8日至9月20日实施,收购价格为每股4620日元,总计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74亿元)。 目前持股78.65%,超过66.7%的最低持股门槛。 独立性方面,JIP计划保留东芝CEO及其管理团队,实现业务独立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海外知名度不高,但JIP财团曾参与日本企业集团的分拆和切割,其中包括奥林巴斯相机业务和索尼笔记本电脑业务。
东芝公关部负责人表示,“我们预计11月下旬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办理相关程序。之后,该股票将被证券交易所指定为‘合并股票’。”大概一个月左右,退市就完成了。”
届时,东芝将结束自1949年以来长达74年的上市历史,为多年的困境画上“句号”。
自2015年会计造假丑闻曝光陷入财务危机以来,东芝长期处于管理混乱、经营困难的状态。 此后,东芝多次宣布并购和重组计划,但均以失败告终。 有分析人士表示,东芝重组计划迟迟敲定与东芝掌握敏感技术以及日本当局在选择投资者方面尤为谨慎有关。
2017年,东芝引入外部资金解决破产危机,并通过增资6000亿日元才得以避免退市。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海外股东参与增资行使话语权将影响东芝的经营。
为了摆脱包袱,轻装上阵,2021年底,有消息传出,东芝决定拆分为三个公司,专注于新能源和基础设施、硬盘和半导体业务以及闪存芯片的生产。 不过,分拆计划被股东否决后,东芝于2022年3月开始寻找收购方,以切断与海外投资者的联系。 直到今年3月,才接受了JIP财团的收购邀请。
在通过JIP的收购邀请后,东芝首席执行官岛田太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非常感谢众多股东对公司立场的理解。东芝现在将与新股东一起迈向新的未来。” 这是重要的一步。”私有化完成后,东芝仍将“做正确的事”,提升企业价值。
事实上,东芝已经无法在资本市场上支撑自己。 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东芝必须结束多年的资不抵债状态,否则将被迫退市。 对此,东芝在接连出售资产后勉强维持运营,但也难以重拾大部分投资者的信心,与海外资本方的冲突频频发生。
“维权人士与东芝纠缠多年,这次收购让双方摆脱了相互掣肘。” Quiddity Advisors 分析师特拉维斯·伦迪 (Travis Lundy) 表示:“我预计管理层的前景和新的所有权变更将提振士气。但要取得成功,管理层需要能够向投资者讲述更好的故事。”
“被放弃”的半导体业务
从目前收购进展来看,JIP财团对东芝的控制已经接近完成。 据外媒报道,JIP将于27日和解开始时正式成为东芝母公司及其第一大股东。 财团成员中,除了三井住友、瑞穗等金融机构外,半导体厂商罗姆、欧力士等公司也参与了此次收购。
披露的信息显示,罗姆半导体将在本次提案中投资至多3000亿日元(约合21亿美元),成为参与本次并购的投资金额最高的日本企业。 有分析称,由于日本需要进一步整合以强化其半导体产业,东芝的私有化恰好为日本提供了产业整合的机会。
不过,对于东芝是否会加强与上述半导体厂商的合作,行业观察家、家电及IT行业分析师丁少将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他指出,“罗姆的投资可能会加速东芝剥离整个半导体业务。目前,东芝仅参与半导体业务(Kioxia),并可能直接出售这些股份以变现。”
正如东芝在2020年6月宣布的那样,该公司没有继续留在存储市场的战略意图,因此将逐步清算其在Kioxia的股份,以确保公司的收入。 不过,后来有消息称,Kioxia计划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进行IPO,并与西部数据进行合并交易。
“东芝未来可能会将半导体业务交给更成熟、更有竞争力的品牌,专注于基础设施等主要业务,同时寻求新投资者和重新上市。这将是其未来振兴的战略方向。”丁少将说。
据了解,东芝曾经是日本重要的芯片制造商。 2000年,其半导体销售额仅次于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位居全球第二。 2008年,东芝排名第三,仅次于英特尔和三星,排在德州仪器和三星之后位居第三。 之前的意图。 然而,近年来全球芯片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 在台积电、三星等公司不断提升能力的同时,东芝的芯片却远远落后。
2018年,陷入多重困境的东芝将半导体业务剥离,以约2万亿日元的价格出售给包括美国贝恩资本在内的企业财团,从而成为独立运营的公司Kioxia。 其中,贝恩资本持有铠侠49.9%的股份,东芝持有40.2%的股份。
不过,由于全球半导体内存市场不景气,铠侠近年来处境艰难,连续出现巨额亏损和财政赤字,因此正在考虑裁员。 在此背景下,铠侠与西部数据的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知情人士近日透露,至少有3家银行计划为Kioxia和西部数据的合并提供140亿美元的贷款再融资,这或将加速双方的合并进程。
有分析师认为,东芝仍持有铠侠约40%的股份。 在东芝私有化的过程中,买家需要重新评估其股票的价格。 这也将对西部数据的收购计划产生影响。
未来发展目标仍面临挑战
东芝作为日本制造业昔日的代表之一,在家电、电气、能源、基础设施和半导体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它曾经创造了许多“日本第一”,包括日本第一台雷达、第一台晶体管电视。 拥有微波炉、第一台彩色视频电话、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一台 DVD 等等。
鼎盛时期,东芝的家电业务占其总营收的三分之一,与夏普、松下一起成为日本白色家电的“三巨头”。 以家电出名后,东芝开始“狂奔”,迅速将业务拓展至半导体、重型电机、医疗设备、铁路交通、电梯制造等领域。
然而蒙眼奔跑之后,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悲伤。
过去十年,在经历了电子行业的崩溃和核能业务的失败后,东芝无力应对利润微薄和业绩大幅下滑的局面。 据透露,其从事财务造假已有八年。 随后,其股价暴跌,市值缩水40%,陷入破产。 危机之下,东芝选择了断臂求生。 其将家电、笔记本电脑等资产出售给美的和夏普,将部分白色家电国内牌照出售给创维等公司,并出售存储芯片公司的股权,专注于基础设施、电气和半导体领域。
如今,在经历了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快速变化并即将完成私有化之后,东芝未来将实行所谓的“做正确的事”。 东芝表示,稳定的股东基础将有助于公司追求以高利润数字服务为中心的长期战略。
此外,JIP财团管理层在上个月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一旦交易完成,“我们的目标是为东芝建立稳定的管理结构,并迅速实施新的增长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打算通过更好地响应东芝客户的需求、通过开发新技术实施增长战略以及为东芝高管和员工提供更有价值的工作场所来进一步发展每项业务。”
在具体业务路径上,丁少将指出,东芝私有化后的重点肯定会是专注于基础设施和其他业务,包括电力、城市交通和供水,并在资本市场重新树立信誉,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投资和融资。 机会。
业内人士分析称,虽然岛田太郎在此次收购之初的发布会上表示,东芝将被重新打造成一家对世界做出贡献的公司,2030年的销量将是2022年的1.5倍,也就是5倍。万亿日元。 不过,由于东芝放弃了医疗设备、半导体存储等销售额较高的业务,这一目标将很难实现。
日本媒体报道还指出,虽然JIP意在推动东芝在3至5年内重新上市,但由于东芝目前财务基础薄弱,该目标也难以实现。
但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东芝因与部分股东在管理上存在分歧而长期陷入经营混乱。 本次收购改变了股东结构。 此外,运营商还同意JIP财团提出的一系列计划。 从中长期来看,公司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